咬定“高考”不放松----在化学复习中融入“高考情结”

2019-08-20 15:10

“十年寒窗苦 ,两天考试见功夫”。

在高三的复习备考中,没有那位教师会脱离“高考指挥棒”瞎转悠的。但不同的学科、不同的教师对“高考”的理解不同,复习备考的方式会有差异,可谓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”。

就化学学科而言,高考的“考点”是能“抓”到的,高考化学试题就象是一篇精彩的散文,“形”散而“神”不散,有些经典的“考点”是每考必出,精明的教师只要善于分析研究并加以归纳总结,在化学复习中就不会有大的闪失。

一、以“教学大纲”和《考试说明》为依据,处理好“纲”与“本”的关系

《教学大纲》和《考试说明》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依据,也是高考化学命题的基本依据。现行课本是依据大纲编写出来。因此,引导学生搞清“纲”与“本”的关系,对搞好高三总复习尤为重要。高考总复习要重视课本,但又不应依赖于课本。对照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和课本上的重点知识,力求抓住五点:①知识点;②考试点;③能力点;④德育点 (爱国主义、科学史);⑤实际点(联系工农业生产、国防科技、环保知识的实际)。不猜题、不压题,不让学生做死题,少走弯路,以求实效。根据多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分析、观察,化学命题的思路是“守纲不守本”。即知识守纲、守本、不超出课本的范围,能力不守本,可以大大超越课本。因此,在总复习中不要随意拓宽知识范围。

为使学生对高考要求的领会明确具体,在开始系统复习之前,就把“考试说明”各个项目化解、组编成六个专题,每个专题又划分成若干单元,形成了《中学化学复习知识体系表解》发给学生。复习进行到哪里,学生就阅读到哪里,从中一目了然地明确哪些知识点是必考内容,哪些是考查重点,各考查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,使学生在整个复习过程中,头脑里有“考纲”这根“弦”,发挥了它在高考复习中的主线作用。

二、抓住本学科的教学 (复习)特点,采取有效措施,解决本学科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

化学试题特点是:多、全、小、精、活,考能力、考技巧、题量大,知识覆盖面广,考查活用知识的能力方面的试题比重逐年增大。命题趋势是:稳中求变,变中求新,新中求活,活中求快。要求学生答好高考题的标准是:常见的题要会做,不常见的题也要会做,从来没见过的题也得会做。这就要求在总复习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,针对以上谈到的教学特点,试题特点,命题趋势,答题标准,在狠抓“双基”上下功夫,搞清知识间的联系和知识点本身所具有的特点,解决疑难问题。比如,给出一个学生不常见的乳酸分子的结构式:

要引导学生针对该分子的结构特点能想出下列问题:①分子中含有羟基( --OH),因此,该分子能发生酯化反应、脱水反应,跟金属钠反应等;②分子中含有羧基(--COOH  ),因此,该分子还可发生酯化、脱水反应,有酸的通性;③分子中含有甲基 (--CH3  ),相邻的碳原子上又含有氢原子,因此还可发生消去反应、卤化反应等;④在浓H2SO4的作用下,分子间相互反应生成链状有机物;⑤在浓H2SO4的存在下,相互反应脱水,生成环状有机物。只要学生基础知识扎实,看似很难的问题,都可以迎刃而解。

另外,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中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。一是:一听就懂、一看就会,一做就错、一考就糟。在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是:认真听讲、反复联想、熟能生巧、能力渐长。二是概念多,理论多,实验杂,计算难,题型活,容易忘,反应多,前面学,后面忘,容易学,容易忘。在教学、复习中采取的措施是:正确理解、注意联想,重视实验,讲究巧练,培养能力,善于记忆,前后对比,摸索规律,经常回忆,不易忘记。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一一对应,学生目标明确,进步明显,复习效果显著。

三、把历届考题考点“公示”给学生

表 1、近四年高考理综能力测试化学试题在教材中的分布百分比